科技叠层理论第三节:爆发式增长
Introduction
-
在第一节中,我们提到技术发展的规律往往在于把稀缺资源变成可规模化资源,然后随着推移又会出现新的稀缺资源,以此往复。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把这个过程抽象为「层叠 i 」;
-
在第二节中,我们提到消费者为某一个产品付费的根本原因是「雇佣」产品解决某一个需求,提供这些产品的公司往往因为市场竞争倾向于叠加更多功能和服务,导致超出消费者最初的需求,因此消费者需要付出更高的价格或效率降低。但原需求之上(直接影响着原需求)往往又有未被underserved的需求。overserved和underserved的需求组合是新晋公司很好的一个市场切入点。这个需求组合我们可以抽象为「层叠 j 」;
-
本节,我们会把「层叠 i 」和「层叠 j 」放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Emergent Layer Theory。该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爆发式增长公司背后的原因;
-
接下来让我们看下如何理解这个框架以及在分析中如何使用它。
爆发式增长发生的过程
- 在某一时间点上,一个行业的用户需求、解决方案、技术可能性均为共识,企业会基于这些已知条件提供解决方案给消费者,满足他们的需求。消费者也没得选择,现实情况下只能选择它们的产品;
- 随着时间推移,竞争加剧了企业间逐利的本性,产品和服务会被叠加更多的功能和服务,超出消费者最初的需求(处于「 j 层」的需求),这就导致了消费者被overservice;
- 同时这些消费者也会有更高级别的需求(处于「 j + 1 层」的需求),受限于技术可行性(「 i 层」的稀缺资源带来的现实限制)当前解决方案无法满足,消费者处于underservered状态;
- 真正的突破来自于「 i 层」的稀缺资源被新技术抽象成了可规模化资源;
- 「 i 层」的稀缺资源带来的现实限制因为新的可规模化资源不再是限制,围绕着该可规模化资源的新晋公司开始出现,提供的解决方案直接服务于消费者在「 j + 1 层」的需求;
- 往往新技术一开始并不完善,以至新解决方案并不完美,但却刚好满足了被overserved用户的需求;
- Overserved群体往往特别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如果新的解决方案能提供正确的价值点,不需要过多教育也能知道正是自己需要的;
- 行业领导者往往看不上新解决方案,毕竟只能满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普通大众接受不了。也很可能与自己的解决方案是互相冲突的。这正好让新晋公司有喘息机会,有时间打磨产品和技术;
- 新技术如果有马太效应的话,新解决方案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市场突然一边倒的情况(tipping point),新晋公司完成对老领导者的颠覆;
- 随着时间的发展,在「 i + 1 层」又会出现新的稀缺资源,行业围绕着该稀缺资源提供解决方案/至此新的周期也正式开始了;
- 当遇到一家爆发性增长的公司,不妨通过问以下问题来理解背后的原因:
- 出现了什么新技术,使得原先行业稀缺的资源被抽象成了可规模化资源,使得新价值创造成为可能?
- 这家公司的消费者哪方面的需求处于 overserved 的状态,比如功能臃肿、需付额外费用或使用效率偏低?
- 这些消费者是否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处于 underserved 状态,且该需求与 overserved 需求是直接相关的?是否有价格外的因素驱使顾客选择新的解决方案?
- 高层次需求现可被满足的原因是否因为新的可规模化资源的出现使得新解决方案可被实现了?
- 有什么稀缺资源重新出现?这家公司是否可以占据该稀缺资源?
- 最后一个问题是极其关键的一个问题,下一节会对这个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Ref: